很多年前,“章泽天”还没有选择嫁入豪门
01
当红的女明星里,我喜欢刘诗诗。她看似淡然,但难得明白。总是能从无数个选择里,迅速地找到最对的那一个。
当年她选择吴奇隆,很多人并不看好,如今,却让人觉得最为妥帖。
时光回到80多年前,马钰的选择也有这样的智慧。
马钰,上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大学轰动一时的校花。她的样貌,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过去,也是美的。
瘦而高,面庞清丽,皮肤白皙,身为浙江人,既有江南女子的婉约柔美,又有北方女子的大气端庄。
因为太过漂亮,身为学生的她,曾经两度登上《北洋画报》的封面。她是北平小报上的明星少女,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公园,或者买些点心,吃个冰激凌都会被记者跟踪报道一下。
马钰是1930年的章泽天。
马钰当时在北大,风头无两,光华冠盖,收到过形形色色,数以百计的情书,甚至有男同学从她的名字“钰”开始扯起,写了一本书向她求婚。
她的同学张中行在自己的《负暄琐话》中提起马钰,也是无限向往:
“校花,闺门待字,在男学生群里的地位、印象以及白日之梦等等可不言而喻,这且不管;马先生(马钰的父亲,在北大任教)却因此而受到株连……背地里,欢呼为老丈人。马钰在政治系上学,有一顶了不得的帽子,‘校花’。……上课,有些人就尽量贴近她坐,以期有机会能交谈两句……我呢,可谓高明,不是见亭亭玉立而心如止水,而是有自知之明,自惭形秽……”
为着她的美貌,北大流行过一句话:“马幼渔对北大有何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
忍俊不禁,民国的学生,八卦起来也是很有趣啊。
在人云亦云的八卦里,马钰的名头越来越响,不过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02
而马钰至今仍会被人提起的缘故,是为了一个名字——鲁迅。
在鲁迅先生堪称枯燥的感情生活中,有过交集的女子少之又少,在其文字里被多次提及的女子更是寥寥可数,除了许广平,便是马钰了。
当然,她和鲁迅的始末,同样关乎文字。
1903年马钰的父母双双留学日本,父亲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母亲则进入日本目白女子大学。
留日期间马幼渔曾和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
1913年至1915年,马幼渔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文字音韵学,1921年马幼渔成为北大国文系主任。在他的引荐下,鲁迅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1920年8月6日,《鲁迅日记》中这样写道:“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这,是马钰和鲁迅最初的交集。
同为浙江人,又共事北大,马幼渔和鲁迅非常聊得来。闲聊之中,马幼渔便提起了自己的女儿——马钰。
于是,15岁的马钰第一次见到了鲁迅。
“穿灰青长衫,手里拿着烟卷,毡帽破成一丝一丝。”这是马钰对鲁迅的第一印象。
年仅15岁的她,写下文章《初见鲁迅先生》,刊登在她当时就读的中学——孔德学院校刊上。
稚嫩又朝气的眼光,使得她笔下的鲁迅先生别有一番味道:“看了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一样,很痛快,一点也不客气;不像别人,说句话,还要想半天,看说的好不好,对得起人对不起人。”
哦,她把他的犀利直言,针砭时弊,看成是孩子话。
不过,貌似也没有什么错,只有小孩子不会拐弯抹角,想说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是什么,不矫饰,不隐藏,不虚构,大人的世界显然要复杂多了。
马钰的这篇文章,算不上奇思妙想,文字瑰丽,然而,鲁迅很喜欢。他说马钰写的都是实话。
也许他喜欢马钰落笔时的不假思索。他是一个贯于说真话的人,对于同样真实的人,至少有诚恳的认可。
很多年后,当马钰翻看鲁迅先生的文集,看到里面收录自己的这一篇文章,心内涌起无限的感慨,那些书信往来的7年时光一下子被翻到眼前。
7年里,鲁迅关心她的学业。
1926年,马钰第一次写信给鲁迅,表达自己学农的愿望。鲁迅收到信,很快回复:“女孩子学农的不多,你想学,我赞成。”
1928年,马钰考入北京大学,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学农。
她的父亲认为中国妇女地位太低,希望她和妹妹各自攻读政治系与法律系,为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马幼渔对马钰说:“你出来可以当公使。过去当公使的都是男的,他们带夫人出国。你开个头,由女的当公使,你带丈夫去赴任嘛。”
7年里,鲁迅关心她的健康。
鲁迅给许广平写信,提到马钰:“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又去看幼渔,他未回,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
不过十天左右的时间,鲁迅再次想起她:“晚上是在幼渔家里吃饭,马珏还在生病,未见,病也不轻,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
对马钰的关心,连掩饰都无从掩饰,就这样被他的文字记录下来,连着对许广平的爱,一起收进了《两地书》。
然而,这些藏在心里的紧张,他从未告知马钰,如若不是多年后,因缘际会,《两地书》出版,这般笔致间的情韵流转,马钰永不会看到。
然而,看到了便忍不住心生感慨。
03
流年回转,十六七岁时,向先生请教,等先生回信,和先生一起在自己家里吃饭,听父亲与先生聊天的情景,都不再陌生了。
马钰想起那时候,鲁迅在百忙之中,仍然没忘记为她起个别致的名号,叫“仲服”。
7年里,鲁迅待她始终与众不同。
那篇马钰写的关于他的文章,他亲自编选收进《鲁迅著作及其他》一书。
书出版后,他又亲自送给马钰一本。鲁迅去马家,常常问起马钰,如果她碰巧在家,他便会和她聊上几句。
鲁迅一生,提及的女子不多,但在他的日记里,关于马钰的却有五十多处。
他一向很少赠书,但每有新书,都会记得带给马钰一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