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老舍戏剧节明年怎么玩?

11-30 娱乐要闻

老舍戏剧节明年怎么玩?
《酗酒者莫非》交流会

老舍戏剧节明年怎么玩?
戏剧研讨会

老舍戏剧节明年怎么玩?
除演出外老舍戏剧节期间会举行多场主题活动,如《酗酒者莫非》交流会戏剧研讨会及城市、戏剧、人主题研讨会(图)。主办方供图

老舍戏剧节明年怎么玩?
老舍点戏现场图

  2019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对于老舍戏剧节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日前,第三届老舍戏剧节正式召开了首次艺委会议,由此拉开老舍戏剧节新一轮的准备周期。

  上月末,第二届老舍戏剧节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落下帷幕。作为今年下半年北京市最为重要的戏剧节之一,在“致敬老舍单元”、“文学剧场”和“国际单元”三大主题单元下,第二届老舍戏剧节上演了含《老舍赶集》《亲爱的,胡雪岩》《平凡的世界》《天下第一楼》《围城状态》《日瓦戈医生》《酗酒者莫非》等11部由中外艺术家创作的剧目,共计24场演出。除去戏剧演出本身外,戏剧节期间主办方还策划举办“老舍点戏”主题展览、剧本朗读、戏剧工作坊、戏剧论坛等活动。

  新京报记者专访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老舍戏剧节总策划林礼斌,提前揭晓明年第三届老舍戏剧节的新改变和规划,并总结举办了两届的老舍戏剧节运营之道。

  新规划

  升级主题展览与论坛

  林礼斌表示,在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老舍戏剧节会加大策划与老舍相关的主题活动,先从剧目入手,将与艺委们一起将更多优秀的国内外剧目继续邀请到戏剧节上来。剧目量依然维持在10-12部之间,剧目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剧目质量上要把好关,演出场次维持在30场以内,举办时间将在20天左右。

  继今年在老舍戏剧节“老舍点戏”展览成功举办之后,林礼斌在明年戏剧节展览板块也费了一些心思,他初步的想法是希望形成一个关于老舍笔下的非遗民俗文化与北京中轴线文化相关联的大型主题展览,并计划在一座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宅子内举办。而在论坛对话方面,计划通过老舍戏剧节与中央戏剧学院的通力合作,将国际评论家协会邀请到中国来,在明年的老舍戏剧节期间策划一个具有国际性质的戏剧评论论坛。同时将计划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文联合作,分别策划与剧作家和非遗民俗相关的主题论坛。

  运营揭秘

  特意去掉“国际”二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舍戏剧节诞生的第一年,全称实为“老舍国际戏剧节”,林礼斌认为,之所以加上“国际”是跟当初对于戏剧节的定义有关。最初特别想做一个反映民众情感的、提倡戏剧需要人文关怀的戏剧节。在他看来,戏剧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就不会走太远,也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认为所有文学的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东西。老舍先生有个大特点,他语言特别接北京的地气,将特别多市井老百姓的生活融进他创作的格局和语境中,放在国际的层面上也很适合。”

  在第一届戏剧节时,林礼斌经常向身边人解释的问题是,“做老舍戏剧节并不是只演出老舍先生的作品。”从策划的角度出发,老舍是戏剧节本身作为北京的文化符号和标杆,戏剧节实质更需要的是包含像老舍先生这样有一定文学影响力的大师作品改编成的舞台剧,在艺委会专家的评估下都能够来演出。他认为“老舍先生的戏剧节,不会界定作品一定就是本土的,一定是写老北京的。我觉得应该是全国的,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作品,都能够邀请到老舍戏剧节来,这就是我们当年定下老舍国际戏剧节的缘由”

  据林礼斌介绍,发展到第二届戏剧节之所以有意将“国际”去掉,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对老舍戏剧节具有包容特点的展现:“不用国际两个字来加持,老舍戏剧节整体定位反而更加有力量感。”

  剧本的文学性是第一标准

  经过多年来在业内的观察,林礼斌觉得在西方能够让人记住的大多是经典剧目以及剧作家的名字,而在中国,观众看一部戏剧作品更多看重的是演员和导演,他认为对一部话剧来说,文学应该作为第一要素,“一剧之本如果不好的话,即使再好的演员和导演也无济于事。”

  因此想法,老舍戏剧节的创办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戏剧节呼唤起人文和文学精神,让更多人去关注剧本的文学性。“呼唤戏剧文学精神”作为一句从第一届便打出的戏剧节主题,林礼斌甚至一度担心是否缺少一定的辨识度,但是通过两届戏剧节的成功举办,他发现这个主题竟然成为老舍戏剧节独树一帜的标识。因此他也透露,决定继续将这一主题沿用至下一届,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和老舍研究会的支持。

  不担心多个戏剧节“打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