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02-01 IT文章

关注并标星36氪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微信作为防御者,永远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像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永远都无法彻底摆脱垃圾邮件的骚扰。


文|蒋鸿昌

来源丨爱范儿(ID:ifanr)

2013 年 5 月,QQ 手机版做了一次改版,将所有好友的头像都显示为在线状态,并取消了「在线」、「离线」的文字提示。

这个「致敬」微信的举动让 QQ 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压倒性差评」。QQ 团队破天荒地立刻主动出来接受媒体采访,解释改版的动机。即便如此,新版本还是很快上线,好友在线状态的显示被重新恢复。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一个细微的差别,道出了微信和 QQ 在产品逻辑上的不同:QQ 是建立在 PC 上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需要确认好友此刻正在电脑边;而微信,虽然看上去像 QQ 的移动版,但建立在手机上的它,收发信息的逻辑更像邮箱——用户可以随时发信息给好友,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回复。

所以,微信的默认主页是相当于收件箱的聊天窗口,微信对好友列表的定义是「通讯录」而非「联系人」,「好友分组」这个功能也被舍弃了。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 Google 推出的邮箱应用 Inbox


微信的通讯功能更像是邮箱,其实是马化腾亲自认证过的:


微信其实是邮件,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只是它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


2016 年,在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的对谈中,马化腾如此说到。他还透露了微信开发初期的内幕:腾讯内容同时有三个团队开发基于手机的通信应用,微信的开发者是 QQ 邮箱团队,他们「最先把手机端的邮箱客户端改成了微信」。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就能理解为什么在 2019 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张小龙依然把微信定义为「工具」,依然在强调好工具的标准是让用户「用完即走」。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一个优秀的工具,可以跨越年龄、阶层,成为真正的全民应用。而作为满足用户通讯需求的工具,因为超高的粘性,可以顺带满足用户阅读、表达的需求,甚至连接第三方应用,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平台和包罗万象、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

对于一款像邮箱一样的工具来说,对用户危害最大的信息是什么?

对,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

报告显示,最近十多年来,垃圾邮件占所有电子邮件流量的比率都超过 50%,同时,垃圾邮件正变得越来越大。它们浪费大量的带宽、流量,挤占用户的收件箱,诱导用户点击链接,传播木马、病毒,散布谣言和诈骗信息,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 图片来自:Devonyu / iStock


Gmail 之所以能崛起,除了在当时破天荒地提供 1GB 的超大存储空间,还因为它对垃圾邮件的强力过滤机制:除了系统主动判别垃圾邮件,Gmail 还允许用户定制过滤器,用更智能的手段屏蔽垃圾邮件。

做好了这些之后,后起的 Gmail 逐渐超越 Hotmail、雅虎电邮等主流邮箱,成为全球活跃用户超过 15 亿的第一邮箱服务,并帮助 Google 建立起了难得的帐号体系,打通了 Android、YouTube、Google 企业服务间的壁垒。

同样作为一款超级应用,「通讯工具」微信也需要以最严格的态度对待「垃圾信息」。1 月 29 日, #微信封杀百度春晚红包# 成为了微博热门话题,1.2 万条讨论,2.2 亿的阅读量显示了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心。

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针对此类违规活动和恶意对抗行为,一经发现微信将立即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 IP 地址进行访问,封禁相关开放平台帐号或应用的分享接口;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 地址或分享接口。


我们在之前的报道中详细分析过它们被屏蔽的原因:用实物或现金奖品诱导分享,用游戏、测试吸引用户参与互动都是微信明令禁止的行为。

但是,对于微信这座日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同时拥有社交关系链的「金矿」,被屏蔽的各家公司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黑科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