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式增长之下,智能音箱仍是一片必争之地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刘志刚
最近,腾讯第一款智能音箱“腾讯听听”已经被腾讯叫停。作为上线仅仅不到一年、单日销量曾突破2万台的腾讯首款智能音箱,如今却被迫下架。据了解,腾讯在智能音箱市场上从来没有采取过补贴的策略,态度仍然模糊不清。
那么,如今的智能音箱市场的真实状况又是如何呢?
井喷式增长之下,智能音箱仍是一片必争之地
从整个智能音响行业来看,国内智能音箱的格局已经十分明显。
具体来说,就是天猫精灵、百度小度和小米小爱。而腾讯则与京东、科大讯飞一样,处于第二梯队。据产业链信息推算,2018年国内智能音箱出货量达到2200万台,近乎是去年市场规模的15倍,远远超过年初市场的一致预期,这样的成绩用“狂飙”一词来形容并不过分。
因此从市场格局与情绪来看,智能音箱仍然十分火爆。事实上,智能音箱,或者说家庭智能语言交互系统在未来仍然是一片“必争之地”。
首先,智能音箱有助于延续巨头们在各自领域里的霸权。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场景的转换已经使得一大批在21世纪初互联网江湖呼风唤雨的公司逐渐走向没落。而随着5G的山雨欲来,物联网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一个共识。面对新的场景,巨头们自然也会以史为鉴,不断推出新场景下的落地产品,以延续自己的霸权。
阿里为了延续自己在电商领域的霸权,所以“天猫精灵”最大的特点是购物,在掌握了用户大量购物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精准推荐,打通了自身的电商业务;腾讯的“云小微”的一大特点就是借助腾讯旗下丰富的音乐,阅读,视频,新闻动漫等资源,结合社交,打造内容与服务生态。
而百度则是利用其庞大数据优势与技术实力,打造了一个DUer OS平台,逐步百度的AI能力落实到各种硬件产品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依靠社交的入口赚的盆满钵满,阿里依靠购物的入口建立庞大的帝国,而百度则错失了这一重大发展机遇。那么,在接下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什么又会是一个新的入口呢?
以史为鉴的情况下,不只是巨头,只要是稍微有些实力的互联公司都想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抢占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入口,而智能音箱很可能是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家居最靠谱的一个入口。
所以,在当今的状况下,作为智能家庭生活场景下、有着远比手机强的语音交互能力的一个核心产品,巨头们断然不会轻易放弃。
其次,就智能音响本身来说,相比较于手机,在控制家电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所谓的智能家居都是“伪智能”,多数智能家居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PP,这就意味着凡是使用智能家居的用户,手机上要安装一堆APP。对用户来说,用手机操控家电还不如直接用手方便,快捷。
而智能音响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相比较于手机,在远程声控方面表现更加敏锐,避免了类似手机在远程交互时体验差的问题。因此天然适合充当未来智慧家庭的“管家”。
低价爆款的火爆背后,仍有诸多行业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2018年智能音箱的井喷态势,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更多是因为各大厂家采取了低价爆款的策略,而非市场真实需求开始出现。
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急先锋,未来家庭生活时间的流量入口。大多数企业都对智能音箱采取了一定的补贴措施,往往售价偏低。因此市场里的重要玩家也都是抱着不赚钱的态度来培育市场。在2018年的双十一期间,原价1599元的小度在家视频音箱仅仅售卖299元。
据业内人士爆料,百度299元促销价的背后,是付出了单台近千元的补贴。事实上不光百度,整个行业的为了拼销量,都采取了补贴教育市场的策略,几乎是在赔钱赚吆喝。
最重要的是,推出智能音箱的时机还未成熟。要想真正体现智能音箱的威力,必须有足够的智能家居能够连接,否则智能音箱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和大一点的平板电脑没什么区别。
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大多数人对于智能音箱的概念仍然不深刻,究其原因,智能音箱和手机的功能有着高度的相似,并没有给用户留下一个具体的“智能印象”。
具体来说,目前的智能音箱仅仅可以设闹钟,购物,问天气,查百科,听故事之类事情,而这对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来说,已经习见怪不怪,所以他更像一个语音控制更加敏锐的“手机”,因此也就很难在市场上形成'现象”级产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7434.html